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即时报>龚书弘 正文

【十八力】义乌八旬老人照顾病儿50余年 这就是一个母亲的刚强

发布时间: 2019-02-02 10:25:26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记者 龚书弘 通讯员 朱履生 编辑 楼菲莉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开栏语:一个人的正能量可以让人变得自信、乐观、向上,一个社会的正能量可以形成免疫气场,让道德保持健康。当代社会,各种压力和道德欺骗事件让越来越多的人对生活产生了悲观情绪,需要正能量的鼓舞。

  2017年1月份开始,中国义乌网联合中共义乌市委宣传部、义乌市网信办、义乌市文明办等部门,推出正能量栏目《十八力》,用最朴实的言语,记录义乌本地的感人故事,形成义乌正能量磁场。

  中国义乌网2月2日讯(记者 龚书弘 通讯员 朱履生 编辑 楼菲莉)“儿子,就是我的命。”这句话,今年83岁的义乌人朱桂香,一说就是50多年。她总把自己比喻成一名马拉松运动员,而自己患病的儿子就是沿途最美的风景,一朝一夕,相守相伴。

  柔弱的肩膀顶起“半边天”

  朱桂香是义乌赤岸镇三角毛店村人,18岁那一年经姑姑介绍嫁到三角毛店村,21岁生下一个儿子,一家人虽然过着清苦的日子,倒也不乏快乐。1965年,朱桂香又生下一个儿子,全家人都很高兴。不过,朱桂香感觉这个小孩有点不对劲,经医生检查之后确定为小儿麻痹症。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朱桂香的人生也就此改变。

  在那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六十年代,活下去是最要紧的事情,一家人只有活下去,才有机会给孩子治病。朱桂香家有六口人,只有夫妻俩干活,其余都是老弱病残。

  “当时,生产队十分工分的分红只有三毛五,我们夫妻俩辛辛苦苦忙到头,还是一个超支户。”朱桂香说,为补贴家用,要强的朱桂香卖过茶、砍过柴、喂过猪、放过牛,养过蘑菇,与丈夫一起同甘共苦。不过,最主要的是到永康贩卖过麦麸,假如没有这个“行当”,一家人要挺过来不容易。

  “这条活路是一个永康人带出来的,没有他的指点,我们根本想不到。”说起贩卖麦麸的事情,朱桂香记忆犹新。那时候,朱桂香家门前就是三角毛店村的市基,逢二、五、八市日,永康、东阳、佛堂的一些商贩会到这里赶集交易。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永康八字墙那边的一个木匠挑着大麦、草鞋来三角毛店村赶集,由于出门的时候天气不是很冷,自己身上穿得不多。没想到,一翻过枫坑岭就冷得全身发抖,无奈之下,木匠只好向朱桂香求救,希望借一件衣服御寒。看到眼前的永康人冷的像“狮子抖毛”一样,热心肠的朱桂香将丈夫一件上山用的破棉袄借给他。想不到,三天后,永康人就拿着肉麦饼等永康土特产以表谢意。言谈之间,永康人说他们那边馒头店、面店比较多,麦麸价格比毛店这边便宜2元一担,有力气的话可以去赚点差价。这让“日愁米、夜愁被”的朱桂香夫妇喜出望外,马上东补西凑四处借钱,半夜三更翻山越岭到永康。

  正所谓长路无轻担,第一次,朱桂香只挑了50来斤的麦麸,以后逐步“加码”到100斤。“冬天的时候最吃不消,走路的时候身上是热的,一停下来,全身就是汗滋滋冷冰冰的,那个苦楚现在都忘记不了。”由于夫妻俩老实勤快,永康那边的馒头店、面店老板知道他们家的情况,有的就会赊账,这样减轻了不少的经济负担。

  但命运弄人,一家子生活刚好过一些,朱桂香的丈夫又因一次意外,劳动能力大打折扣,繁重的负担一下子全压在了这个瘦弱的女人肩上。彼时有一句俗语:牛肩头,马脚骨。意思是农民生活很苦,牛一样的肩头、马一样的脚骨,形容朱桂香再合适不过了。

  众多的好心人参与了“接力赛”

  同村毛冬球今年78岁,是朱桂香的多年邻居,平常喜欢到朱桂香家里坐一坐、聊一聊,朱桂香家的情况,她是一清二楚的。采访中,她感慨地说,一般来说,五十几岁的儿子应该照顾母亲的,现在是八十几岁的母亲照顾“瘫痪”的儿子,而且是照顾了五十几年,确实不容易。朱桂香却说,这是自己的儿子,照顾他是应该的,如果平时没有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我也支撑不到今天。

  朱桂香牢牢记得自己第一次抱小孩到义乌城里去看病的事情。当时,三角毛店村到佛堂没有公路,没有开通公交车,虽然佛堂到义乌有几班汽车,但是为了省点钱,毅然选择步行。为不影响丈夫在生产队里干活,朱桂香独自走路去医院。三角毛店村到义乌来回60多公里,放到现在,年轻人空手走路都吃力,何况当时她还要抱着一个小孩。

  “累了,在凉亭里歇一歇,顺路的拉手推车的好心人会将小孩带一段;渴了,就到路边的村里讨茶喝,好心人还会指路,第一次出门在外,我碰到的都是好心人啊。”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四五十年,朱桂香还是感激不尽。

  有道是“病急乱投医”。那时候,只要听到哪里医生能够治疗小儿麻痹症,怀着希望的她就不管山高路远四处求治,年年失望年年望,这些年始终在希望、失望中徘徊。有一年,朱桂香抱小孩到东阳的黄田畈找一个乡土医生去看病,医生看她母子俩又累又饿,给了两个热气腾腾的萝卜包,在那个生活困难的年代,这是多么大方的事情啊。“到现在,我都忘记不了那萝卜包的味道,真是太好吃了。”前几年,轮椅还是稀罕之物,东阳一个好心人知道她家没有轮椅,瘫痪病人进出不方便,便托人送了一个轮椅过来。由于送的人忘记了朱桂香家具体地址,还将轮椅送到附近的深塘村,是深塘村的人陪着一起将轮椅送到家里的。

  在常人看来,八十几岁的老人可能是弱不禁风的,也许前半辈子经受了太多的磨难,抗打击能力比一般人强,朱桂香的身体也还算硬朗,但长期将100斤重的大个儿子抱来抱去,确实不易。

  平日里,知道朱桂香有事情要出去,隔壁邻居都会主动前来照看,有时候有一屋子的邻居,热热闹闹的,不知情的人,根本不知道这里有一个瘫痪病人。逢年过节,义乌的爱心组织、爱心人士纷纷前来慰问,给这个不幸的家庭送来温暖。去年的12月30日,大雪纷飞,爱心人士朱先生驾车从义乌将参加爱心组织年会的朱桂香送回家中,同时捎上许多慰问品。当地政府、残联、村两委尽其所能为其争取到低保等保障,特别是前几个月开始的“长病护理险”,真正让其免除后顾之忧。

  “真的非常感谢党和政府,没有大家的帮助支持,这场马拉松我也很难坚持下来。”采访期间,朱桂香不善言辞,但可以听出,字里行间尽是一个母亲才有的刚强。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