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4月24日讯(义乌商报通讯员 张旦萍)4月17日,在广泛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基础上,经街道人大工委提出预先审查意见,“东河”文化综合体项目最终作为街道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被列入预算。“我们就是要通过开展街道人大参与式预算,使街道预算安排更科学合理,更贴近民生,让政府把钱花在‘刀刃’上。”城西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楼鑫铨说。
去年12月,在城西街道2019年度参与式预算民主恳谈会上,市人大代表、城西街道七一村党委书记何德兴提出将“东河”文化综合体项目列入预算,“虽然现在‘东河’作为行政区划已经不存在了,但群众在情感上一直有‘东河情结’。加上这个项目包含了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等多元公共服务,群众呼声很高。建成后,社会效应能辐射整个城西,惠及十万多群众!”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城西群众对宜居环境、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各方面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省人大街道工作试点单位,城西街道通过开展参与式预算恳谈会、组织代表跟踪项目视察、开展项目绩效评估等方式,实现对街道财政预算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
谈起村里生态洗衣房项目,街道新农村办公室负责人王义雨打开了话匣子。农村生态洗衣房建设是我市“五水共治”的一项举措,既满足了村民洗衣用水需求,又实现了河塘水质的提升,是个实实在在的民生项目。我市目前已有151个村庄建起了184个生态洗衣房。上杨村是城西街道最大的村,有2000多人口。根据预算计划,该村在老村东侧建造两处生态洗衣房,一处60个水龙头,另一处12个。
“去年9月,60个水龙头的生态洗衣房建成后,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代表对这一项目开展了视察。”王义雨回忆道,“而上杨村于去年4月启动了旧村改造。几个月后,部分东侧的村民已经搬迁到村西侧,已建成的60个水龙头已经可以满足村民需求了。有人大代表发现了这一问题,建议立即暂停12个水龙头的工程开工,根据群众需求重新选址。”这一建议引起了街道人大工委的高度重视,经过充分的评估和论证,上杨村的第二处生态洗衣房建设项目最终决定落地在老村的西侧。王义雨说:“根据村里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规划逐步推进,得到了村民的高度评价。待6月下旬新址选定后,会对项目进行变更调整,重新提交街道人大工委预审。”
近年来,城西街道在建立健全财政预算审查监督机制上一点儿也不含糊。2014年3月,街道人大工委建立“参与式预算民主恳谈会”制度。辖区人大代表与街道议政会代表在会上听取街道的预算编制报告,对预算50万元以上的重点支出项目进行逐个评审并投票。此后,确立“三必”监督原则,即对200万元以上重点工程“必审”,民生实事项目“必看”,群众关注项目“必查”。建立专项绩效监督制度,组织代表对完工的项目进行绩效评议,召开街道议政会确定综合评议结果。今年3月,为提高预算审查监督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街道人大工委推行小组工作制度,专门成立财经工作小组开展监督活动。
据悉,去年城西街道50万元以上涉及民生的实事项目共有28个,在街道人大全过程监督机制的推动下全部如期完工。
“管好了政府的‘钱袋子’,也就牵起了保障民生的‘牛鼻子’。城西街道将进一步探索和尝试更多行之有效的好机制,为城西的老百姓管住账、办成事!”楼鑫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