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民营经济是义乌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我市经济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开展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监督,是今年我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重头戏”。5月21日下午,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问政面对面”活动如期举行。市人大代表聚焦主题、热辣发问,市政府、法院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真诚回应、认真答复,双方深度互动,拓展思路,凝聚共识,积极推动义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秀仙
3月份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7个调研组,深入企业、市场进行调研,走访了200多家民营企业和市场经营户。调研中,我们觉得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上下齐心共同去解决,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尤其是政府要精准施策,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使我市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也是举行此次“问政面对面”活动的主要目的。
周福云代表:这几年高新园区发展很快,企业发展势头也很不错,随着入园企业员工的不断增加,在配套方面需求也很大,目前来看,园区内这些基础配套还没有跟上,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很大。请问,在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方面,高新园区是否有明确的计划和时间表?
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王国成:为解决好高新区生活配套问题,我们有以下几方面的措施:第一,首先解决员工的住宿问题,除了企业自身建宿舍楼之外,高新区目前已经在建的有470套人才公寓,这些公寓在9月份就可以投入使用,可以以优惠的价格出售。另外有220套人才公寓正在建设,明年9月份投入使用,还有在建的4000套只出租不零售的房子,主要满足高新区人才的住房需求。
第二,重点解决园区员工、人才的生活休闲和消费的问题。目前,已经建成了2.5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在今年年底就可以投入使用,有超市、影院等一些场所。另外,在4000套出租房也会相应地布局一些配套设施。
第三,重点解决员工子女的就学问题。这项工作教育局非常支持,目前已选好地址,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工作。根据规划,幼儿园和小学在2021年9月份可以投入使用,没建成之前将由教育局全部统筹解决。
第四,重点解决园区路网、绿化、加油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现在,园区五横六纵的核心区主路网已基本形成,今年在绿化也大幅度地得到提升,加油站明年可以正式投入使用。
第五,要为高质量的企业发展提供好科技和人才的支撑。去年,高新区引进了中国计量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今年,与复旦大学谈成了合作意向。
接下来,高新区将以“三服务”、产城融合的理念服务好企业,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予更多新动能。
市长王健:工业区产业链项目的快速落地,造成城市化建设滞后于工业化。请相关部门加快补齐工业区的配套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按照时间表加速推进。
王婷婷代表:据调研,2017年我市新增高税无地企业18家,完成供地的仅3家。2018年我市新增高税无地企业19家,现在没有一家供地。这些在义乌发展起来的优秀的企业,发展空间受到限制。目前,我市正在推进以存量改造为主的小微园建设,但是用于小微园建设的增量空间很少,请问能否考虑每年单列一部分新增土地指标,专门用于成长型企业、高税无地企业的发展?
经信局局长曹耿:自2015年开始,我市开展高税无地企业或者少地企业的招选,共入围的企业有59家,其中15家共265.025亩已经完成供地,有4家企业通过市场的方式获得了85.05亩的土地,其中有3家在今年计划完成供地,共供地29亩。目前,还有37家企业未完成安置,我们将做四方面的努力。
第一,积极谋划建设园中园,以增量土地的方式,为高质量发展的企业做好落地。
第二,鼓励优质企业通过市场化配置的方式获取工业发展的空间。近年来,我们共有9个高质量发展的企业,通过市场化的配置获得了工业发展的空间。市政府也拿出5500多万元奖励资金进行奖励,主要是在购买过程中产生的交易成本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三,积极引进国资平台和国内优秀的运行机构开展小微园的建设。对于部分入驻于小微园中的小微企业,具有高成长性和科技型的企业将允许通过分割受让的方式获得工业发展的空间。
第四,鼓励高税无地企业入驻小微园。我们将用财政激励的政策鼓励他们入驻。目前小微园已完成建设32家,今年将积极谋划46家。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鲍建平:我们高度重视小微园区的建设和高税无地企业发展,每年都安排了一部分用地指标用于这方面建设。目前,小微企业园用地主要采取盘活存量低效工业用地进行“二次开发”,新增的建设用地也有一部分,目前共新增215亩。在高税无地企业这一块,目前已经完成供地15家,保障企业用地面积260亩。成长型、高税无地企业用地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由属地镇街安排零星工业用地予以保障,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我市将优先予以保障。此外,省里对义乌用地指标比较支持,我们有信心保障好高税无地企业和小微园区企业的用地。
王婷婷代表追问:我市很多老工业厂房,以前按规划建设容积率只有1.6到2.0,而按最新的规划,最高可以达3.5,如果对这些老工业厂房进行改造,可以有效地缓解义乌当前中小微企业发展空间问题。这些企业的业主改造欲望也十分强烈和迫切,请问市政府在老厂房改造方面有哪些具体的落地措施?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鲍建平:老厂房改造,既是企业发展的要求,也是城市转型的需要。老工业区的厂房容积率主要按照工业企业分行业管理、分区管控等措施进行引导。义乌所有的行业可以分成34类,共4等,最高的可以到3.5容积率,每个老工业企业按这个标准设置容积率。
分区管控则是通过二次改造、功能更新、产业提升三种方式,对义乌三大区域进行分区管控。除进行二次改造的工业企业外,可以根据行业管控的要求申请提高容积率。列入二次开发范围的老厂房,严格控制改扩建。企业可以根据《义乌市关于规范工业企业“退二进三”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通过工业用地置换等方式,实现更大的发展空间。
王婷婷代表:近几年,市政府在挖掘存量上做了大量的文章,但我们更关注的是增量问题。这几年,高税无地企业评出来59家,真正土地供地的只有15家,建议对这些成长型优质企业,政府要继续打通保持高税无地企业供地的通道,让成长型、高税的好企业留在义乌。
副市长贾文红:近几年,一批高税无地企业评出后,市政府对此安排了工业用地。因为高税无地企业本身资金实力不是很强,在造厂房时导致资金周转不灵。从去年开始,市政府着手调研如何让高税无地的企业更好成长,我们让国资委按照园中园的方式进行规划设计建设,这样也为高税无地企业减轻资金压力。在这项措施推进的过程中,发现有些企业想最快投产,所以相继出台了另外政策,为我市成长型企业营造广阔空间。关于增量问题,我们正在后宅街道谋划建设两个产业园,如果达成合作,有利于中小微企业发展。
王婷婷代表:感谢市政府采取创新的措施解决了企业的切实问题,但由于资源受限,对于解决当前的问题可能还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想请市政府再积极寻求方式解决问题,把这些企业真正留在义乌。
市长王健:必须要妥善解决好高税无地企业的土地问题。一方面,规划上要有所研究,在新增的空间上必须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安置这些企业,另一方面,要在“二次开发”上做好文章。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秀仙:这个问题人大代表的呼声比较强烈,要求政府每年能够腾出一定的空间增量。这确实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反映出代表的呼声、基层企业的呼声,希望市政府能够认真规划研究。
何德兴代表:安全生产非常重要。调研中有企业反映,检查太多,标准不统一,有的检查工作简单化,动不动就要企业关停。请问政府,在守住安全底线前提下,如何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在提高服务企业能力方面有何实招?
应急管理局局长毛建华:企业反映的这个问题确实存在,对此,我局以及各镇街都高度重视,着力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总体思路是做到严查不乱查,关停不随意,监管不减弱,守住安全底线。如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又能守住安全底线,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第一,对于企业实行分级分类的监管,将企业安全分ABCD四等,对亩产效益A、B档,企业安全标准化示范的企业检查频率减少,每季或每两月检查不少于一次;对于C类企业,每月检查不少于一次;对于D类安全生产隐患比较重的,以及一些散乱的企业,则实行不定期随机抽查,加大检查频率。
第二,针对在检查过程中的标准不一致和随意性,实施检查项目的简明化、清单化和公开化。制订安全检查事项表单,具体按照清单化一目了然。同时,检查的项目内容实行公开化,向社会公开政府底线监管检查事项清单,加强自我约束,接受社会监督,形成检查的规范、标准统一。
第三,在关停过程中,确实有安检员在检查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动不动断电断水。我们将严格实施关停程序,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确实需要临时采取关停措施的,严格履行关停办理程序,实行现场检查与执行关停人员分离制。网格员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存在确实需要关停和采取措施的上报镇街安监所,安监所进行复核以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采取相关措施,杜绝随意性。
第四,针对关停后的启封程序,我们采用数据来跑,让企业与监管者少见面、不见面,杜绝党风廉政问题。对整改达到安全生产启封条件的企业,企业只需将整改现场图片发送至安全监管微信群、钉钉群进行报批,让企业跑变数据跑,实时整改实时启封,从源头上杜绝权力寻租行为。
最后,优化便民利企服务,发挥党建+安全的作用。各镇街组建一支由电工、专家、优秀企业安管员、安监干部为主的党员服务团队,免费为企业提供咨询、指导服务,帮助企业建立自查自纠自改的工作机制。
经信局局长曹耿:我市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8条意见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经信局是推动民营企业服务攻坚的牵头单位,我们以“三服务”为抓手,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推动各项减负降本的政策落地。第二,加强对企业主或者企业的高管进行政策落地的培训。第三,经信局每天推送一条涉企政策的解读。通过三年努力,争取在2022年在全市达到100个小微园,可以容纳1万家的小微企业入园。此外,积极引进生产服务型企业,大力鼓励企业向智慧安全、智能化改造。经信局将在政策上做好扶持和引导,力求向科技要效益,提升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小忠:今年春节后,市委市政府召开的第一个大会就是“干事不收礼、办事不求人”的作风建设大会,林书记指出了当前存在的十类作风问题,第一类就是安全生产检查的随意性,这个问题在企业中的反响比较大。
我梳理了一下,主要存在三个方面情况:第一,执法标准不统一,让企业无所适从。第二,处罚随意,简单粗暴。第三,少数管理人员存在“吃拿卡要”现象。比如要求企业到指定场所购买东西并从中获利。
因此,我们要做好四方面工作。第一,制定检查标准。每家企业挂一个安全生产公示牌,列举安全生产检查内容,做到标准统一、简洁清楚。第二,做好“一网通管”。实行“随机”执法,从技术源头上实现公正执法。第三,规范制度建设。严格规范关停的条件和程序,关停的程序要相对严格一些,复工的程序则要相对便利一些。第四,加强信用监管。按照企业信用等级进行分类监管,好的检查频次要少一些,差的则检查频次要多一些。
总而言之,安全生产必须要严管,但要规范管,严管而不乱管。抓好安全生产,政府是领导责任,部门是监管责任,企业是主体责任,最重要的还是企业。当前,不少企业主的觉悟还不够,所以政府部门就会在严管上多做一些。在这里,也请人大代表在这方面要多关注、多呼吁,让全社会都重视起来。下一步,我们将花大力气做好执法规范工作,力争在今年有根本性的改变。
副市长贾文红:营商环境是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刚才何代表指出了我们安全生产的小切入点。接下来也会有一些举措,从营商环境上,提高为企业的服务能力。今年,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要做好努力。
第一,围绕“六个一”改革做好工作。即:以办事一次不跑、需求一号响应、监管一网通管、政策一次到位、信用一网通享和服务一生相伴等。“六个一”里面的“一网通管”,市里正在建立这个平台,已经有27个部门纳入在这个平台里,这个平台要求各部门联合做执法检查,不能允许任何一个部门单独执法,就可以避免一些问题。政策的一次到位中,很多企业对相关政策不了解,所以,这个平台目前正在研究,以后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的情况,把适合企业的政策、可以享受到的政策一次性推送到位。第二,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第三,把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8条意见真正落实到位。第四,扎实推进“三服务”工作。
陈子孩代表:“最多跑一次”改革,义乌一直走在全省前列,但在调研中,有企业反映,有些事项还是有改进的地方,如建房定点放样,企业已按规定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办理了,但是规划部门又要重新复验一次,请问市政府,在这方面,特别是项目建设领域,有没有改进和完善的空间?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鲍建平:解释一下,刚才这位代表提到的在建房,包括农民建房、企业在建房的时候有两次测绘。第一是点定放样,这是由每个企业主自己组织。第二是规划验现。我们要对你自己组织的定点放样进行规划验现,这是两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是企业主自己做的,第二道工序是我们监管部门要重新复测一遍、核对一下是否符合要求。在整个项目审批当中,在国土局和规划局合并以后,我们也做了几项改革,来提高工作效率。
第一,多审合一。将选址意见、用地预审、矿产资源压覆核查、地质灾害核查、占用林地和林木采伐核查五个环节合并办理,只出具1份选址意见书,将上述5个事项的核查结果在选址意见书上明确。
第二,在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上,提高效率,将征收土地公告和安置补偿公告两个公告提前,加快供地时间。
第三,开展建筑工程项目全流程“多测合一”改革工作。将项目施工前的平面控制测量、地形测量、拔地测量、净空高度测量四项内容整合为一项;将竣工阶段的竣工规划测量、绿地测量、人防测量、消防测量、地下管线测量、房产实测绘以及用地复核与地籍测量等七项内容整合为一项,实现“一次委托,同步测绘,数据共享”。全流程测绘项目从14项精简为3项,业主委托由9项精简为2项,作业时限从73个工作日压缩为30个工作日;同时,引导市场取消改革之前重复测绘的收费,最大限度为企业和老百姓提供便利和优惠。
建设局局长厉声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发改、国土、规划、中介、水务、电力、燃气、消防等众多部门单位,市委市政府明确由市建设局牵头开展此项改革工作,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分类,相关手续进行了优化。
根据“最多跑一次”改革需求,我们将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第一,优化流程,项目审批全流程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四个阶段,把各个办事环节按阶段进行集成,每阶段实行“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的办理模式。从原来的多次跑、多次办变为一次申请,并联办结。
第二,尽量简化流程和相关程序。取消了招标控制价备案、施工合同备案等事项办理;简化民用建筑节能审查办理流程;将水电气、通信、白蚁防治等市政公用服务也纳入流程,无需再单独申请,改为主动上门服务等等。
第三,压缩时间流程,针对工业“标准地”项目,打出“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系列“组合拳”,实现了“拿地即开工”(即在取得土地当天就完成不动产权证、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办理)。
第四,相关的审批服务向基层延伸。为方便群众就近办事,推进“最多跑一次”向基层延伸,我局将涉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集成下放至佛堂镇、经济技术开发区、信息光电高新区,实现一站式办理。
第五,建设完善网上中介超市系统。去年12月份我市网上中介超市系统建成并启用,共40类185家中介机构企业进驻。目前正在进一步完善网上中介超市竞价、信用管理、服务评价等功能,实行淘宝式服务,尽快实现中介服务“零门槛、零等待、零跑路”。
何红卫代表:不少企业反映,临工市场存在人为操纵、突击涨价等问题,给企业特别是苏溪、大陈的服装生产企业招工和生产成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请问市政府,对规范临工市场有没有好的对策?
人社局局长赵健明:近期将会同有关部门和镇街以及行业协会进一步从四个方面加强工作。
第一,多渠道地开展企业的用工服务。加强劳务协作,加强与中西部劳动力比较丰富的地区开展劳务的对接和协作,建立政府间劳务协作的基地,引进企业行业需求的产业工人。加强校企协作。要组织企业和职业院校加强校企协作,通过建立实训基地和委托代培等措施来强化职业院校人才的引进工作。加强和人力机构的合作,引导企业与人力资源专业机构对接,通过市场化手段引进行业需求的产业工人。
第二,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用足用好企业稳岗减费政策的落实工作,对少裁员不裁员的企业要按照25%的比例对企业2018年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实行返还。开展好2019年社保费的集中降费工作,对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企业实行阶段性的降费,同时要进一步延长失业保险和工商保险的社会保障费的减负工作。
第三,要多措并举,常态化监管。强化信用体系的建设工作,探索把企业、劳动者遵守劳动法规和遵守劳动合同法的情况纳入信用评价内容,来引导企业规范用工,也引导劳动者有序就业。强化行业的治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领头作用,加强行业劳动用工和工资标准的规范,加强行业的治理和监督,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加大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欺行霸市,恶意扰乱市场的临工组织和包头要依法加大打击力度,强化常态化监管和长效管理,努力为民营企业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副市长贾文红:人社局从专业的角度讲了企业短工、临时工的问题,这个问题客观存在。今年市政府非常重视,组织人社局和公安局开展打击非法扰乱临工秩序的问题。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法律层面上还有所欠缺,人社局接下来会做更多的对接,帮助企业去招引劳动力。另一方面,今后对一线特别是技术工人招工会越来越难,办企业的一定要找到智能制造的道路,以机器换人。
胡洁代表:作为转型升级的主体,义乌许多企业认识到了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推进的过程中,还是会受困于技术、资金、人才、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对此,在引导的过程中,政府有哪些具体的规划和举措?
科技局副局长李斌洪: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推进。
第一,是关于资金问题。加大研发投入的奖励。全面清理我市各类科技创新补助政策,取消按单个科技项目进行补助的政策,集中将政策资金用于企业加计扣除研发支出的奖励,企业上一年进行投入,下一年即可获得10%- 20%的奖励。加强科技基金运作。前期设立了两只总规模为3.5亿元的科技种子基金基本投完。下一步要推进总规模为1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的运作,引导、支持在义各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设立子基金;要推进科技天使基金实体运作,通过跟投方式加大对我市获得基金投资的各类初创期科技企业的支持。引导银行开展科技信贷。我市设立了总规模5000万元的科技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资金,银行可按照风险补偿资金额的10倍安排贷款额度,截至2019年4月底,累计发放科技信用贷款1.1亿元。下一步要扩大义乌市科技风险补偿资金支持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奖补贷”“人才贷”等科技金融新产品。加大科技信用贷款支持力度,对信用等级达到B类及以上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授信期限从3年延长至5年,贷款额度从3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
第二,积极解决技术资源短缺的问题。加大义乌现有的科研平台的扶持力度跟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市引进了沈阳所、南化所、浙工大、哈工大等将近10个研究院在义乌设立了分中心或研究院,下一步,将有针对性地加强招引。要按照市委产业创新综合体建设的要求,根据1+2+10+X+Y整个的部署,分行业、分产业布局产业创新综合体,为行业的发展提供研发、设计、金融、孵化方面的服务。要加大合作,积极推动与长三角和先发地区的合作交流。
市场监管局局长吴朝晖:企业只有树立自己的品牌才能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也才能赢得竞争力、赢得市场。从市场监管局的角度来看,企业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做好商标、质量、标准等基础性的工作。
我们在品牌建设方面主要在往这几方面努力。第一,引导企业注重商标的运用。引导企业利用我市知识产权、维权服务中心、商标注册便利化的优势积极开展国内外商标的注册。同时,鼓励企业开展商标权的质押对接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
第二,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一方面引导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乃至国家标准。通过标准来掌握行业的话语权。另一方面,通过政府质量奖的引领,实施一对一的质量帮扶计划,对企业提供标准、检测、论证等方面的服务,鼓励企业开展先进的质量管理办法。
第三,推进好“品字标”品牌的建设。“品字标”品牌是省委省政府力推的区域公共品牌,它的标准是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浙江省的浙江制造品牌功能建设中心也已经落户义乌。要围绕义乌产业发展特点,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为主体,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筛选一批重点培育扶持的企业和产品,建好梯队培育库。
第四,用足用好奖励扶持政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品牌发展,在质量、标准、品牌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奖励扶持政策。要用足用好政策,同时撬动好企业树立品牌的积极性。
接下来,市场监管局将结合“三服务”活动,深入企业,倾听需求,把政策送上门,把宣传做到位,充分发挥质量、标准、品牌的叠加效应,为企业发展转型提供新动能。
市长王健:在政策的宣传方面和政策的落地方面,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秀仙:在科技推动上,企业是主体,政府要推动引导,政府和企业需要共同努力。科技创新是义乌的其中一个短板,相信经过我们共同努力,一定会上新台阶。另外,义乌企业注册的品牌越来越多,企业主逐渐意识到了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对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何杰代表:市场是义乌的根和魂。关于市场方面,我提两个问题。第一,对标自贸区、干实试验区,在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各类市场规划布局有没有一个系统的谋划?第二,顺应商业发展新趋势,市场业态和商业场景优化方面将如何提升?
市场委主任楼小东:义乌市场发展到今天,目前体量是相当大了,拥有7.5万个商位,640万平方米的体量,是全球最大的实体市场。如今,我们思考市场的布局调整不是简单的扩张,而是关于如何优化市场内部功能布局、完善市场相关的配套设施、谋划市场进口。
与企业一样,市场经营主体有发展的生命周期。这时候,需要引入市场化地对商位资源的评价机制,导入资源要素的改革,这个是参照工业领域、物流领域的一种改革。我委将会同商城集团制定商位要素评价办法,对经营主体业绩进行多维度评价,使市场不断焕发新活力。对于市场行业布局,通过商位资源优化使行业布局能够适合市场整体的发展,更契合实际。同时对市场的商位进行优化,经营主体不断得到提升,使整个市场更加充满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每一次扩张发展都非常快,相继出现了物流仓储未能及时同步规划建设跟进等问题。为此,通过三方面来解决。第一,计划通过三年时间新投入220万平方米仓储来解决仓储难、仓储贵问题。同时也探索在市场周边的镇街合理区位建设仓储小微园,满足小面积经营户的公共仓储需求。二要加快物流场站的建设。今年5月1日,国内公路港的一期已经投入使用,国内公路港的二期以及青口、福田物流园区,要加快建设,争取在9月底前投入使用;义乌港的二期、铁路口岸的二期也将加快建设;进一步完善铁路、公路、航空等口岸的功能。三是谋划通过国资主导,搭建短驳物流信息平台,构建覆盖全市的短驳物流网络,让货物顺畅从市场、仓储运到各大物流场站。
去年,我市出台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把进口贸易的政策支持作为重头戏来抓。今年1月4日,省委省政府批复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实验区框架方案,明确在城西街道布局进口转口板块。相关调研组将重点在进口业态、形态布置、进口转口业态的布局、模式创新、贸易便利化措施跟进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保障措施,希望把义乌打造成国际日用小商品的进口集散地,通过进口市场的布局培育义乌市场的新动能,让义乌市场持续繁荣。
商城集团总经理王栋:确实市场在发展,市场业态、商业模式不断地在变,不管是哪一种市场业态、商业模式,市场要素是不变的。围绕这些要素,具体开展以下十项工作:谋划培育进口市场,并往自营超市方向努力;打造“网红经济”等新型业态模式;搭建短驳物流平台,降低物流成本;谋划建设义东北和义西仓储,将在国内的部分重要节点城市打造智能仓储;为供应链金融打基础,帮助经营户降低成本;带着经营户走出去,开拓新市场;做好“义乌好货”品牌建设;拓展内贸市场;为市场经营户谋划产业园;做好通讯、饮食等配套服务工作,大量开展一些培训,比如电商等。
副市长葛巧棣:针对代表提的这个问题,我补充三点。第一,把打造数字贸易综合平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近几年,义乌实体市场发展较平稳,线上市场也有长足进步。但如市场采购贸易综合平台、跨境电商服务的综合平台等,存在标准不一、各自独立、数据分散等问题,下一步要整合成统一的数字贸易综合平台,并加强推进。在这个平台叠加信用、金融、支付、政策服务和智慧仓储资源等,打造成全数字的贸易服务平台,为经营户提供金融、报关、物流、商位价格等资源,增加平台和经营户的互动与黏性。
第二,寻找市场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加强进口和转口作为重要的方向。目前按照国际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产业规划要求,将在城西布局进口转口板块,设有商贸交易、跨境电商、物流和综合服务等平台,整个面积初步规划超过6.6平方公里。还将在国际生产资料市场安排10万平方米打造进口商品的孵化区块,争取年内开业。
第三,要把商位资源要素化改革和优化市场布局结合起来。持续推进商位资源要素的改革;谋划联合成立商位收租基金,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推进这项工作,促进行业布局的优化调整;进口转口贸易布局以后,国际商贸城区块会有部分空间腾挪出来,用腾挪出的空间优化行业布局。
王文军代表:实体市场发展非常好,电商发展也很快。但根据调研,本土化电商平台建设仍不够。请问市政府,依托实体市场,如何做大做强本土电商平台,包括对跨境电商平台建设方面有什么好举措?
市场委主任楼小东:义乌电商平台确实还是短板。如何培育义乌本土电商平台?第一,围绕义乌的饰品、袜业、针织等行业优势,培育垂直型的电商平台。第二,围绕近些年,甚至是这两年刚刚兴起的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新兴贸易模式,培育创新型电商平台。第三,探索跨境电商平台、进口电商平台,因为跨境电商平台是这两年兴起来的产物,目前处于风口期,进入的成本、门槛还比较低,可以开展探索。
怎样扶持义乌本土电商平台发展?第一是供应链优势,要重点打造好平台,从市场上的优势产品中选取,打造一个能为培育电商平台的综合性供应链平台,集设计、制造、研发、仓储、配送等一体化的全功能的供应链平台。通过搭建综合性的供应链平台,成为义乌本土电商平台的长久支撑。
第二,拉长物流跟仓储优势。义乌仓储和物流、邮政和快递业务量等优势是其他城市所没有的。义乌是一个开放的城市,成长型的电商平台落户到义乌,这也是未来电商平台发展的方向。希望通过物流、仓储优势的拉长能够吸引外地电商平到义乌发展,从而培育更多的本土创新型的电商平台。
第三,改革优势。义乌正在建设电商的线上综合平台,这个线上综合平台是基于改革的思考之下搭建的。谋划打通与市场、电商、进出口贸易相关的所有管理部门、服务部门的数据,建成一个线上的基础性数字综合性平台。资金方面,想发挥国资资本等优势,通过国企或者基金并购控股当前国内创新型的或是初创发展阶段的电商平台,形成义乌系的电商平台。人才方面,下一步要开展系统性研究,形成专门针对电商平台培育的政策,能够使本土电商平台发展得更好,使外面引进的电商平台在义乌扎根。
秦黄娣代表:在调研中发现,很多企业主的融资成本还是非常高。大多数企业还是以抵押担保的方式融资,除了支付正常的利息成本外,可能还要支付一些隐性费用,如购买理财、保险等,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这样的费用收取是否合理?银行是否有统一的规定和标准?银监部门有何具体举措解决融资贵等问题,助力企业发展?
金华银保监分局义乌监管组主要负责人陈一玲:《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是国家发改委和银监会共同制定的,分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几部分,所有收费价格都实行目录公示,不在目录范围内的收费是禁止的。企业在获得信贷的同时被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求支付隐性费用———例如购买理财产品、保险等,商业银行没有提供相应给企业带来额外增值业务的情况下,这种收费是禁止的。银监会在2012年就提出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业务“七不准”与服务收费“四公开”。在日常的监管当中,包括一些银行的现场检查当中,我们也发现了有商业银行确实存在这样的行为,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处罚。今年以来,银保监会总会、省银保监局、金华银保监分局等各级监管平台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和民营企业发展工作23条措施,进一步加大金融对民营企业扶持力度。
我们主要采取了四方面的措施。第一,抓让利。从去年开始,上级明确规定,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从三季度开始比年初每个季度要有下降。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动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通过抓让利大幅度提高贷款余额。第二,抓减费。通过一系列监管手段,清理不合理收费。特别是银行和保险业纳入统一监管以后,一些业务的拓展过程中的乱象问题,收费不合理问题将全面清理,在这个过程当中,今年提出治乱象活动年,尤其针对保险行业的乱象问题,重拳出击。第三,抓督查。最近,银保监会已布置全部银行保险服务民营企业情况督查自查,对违规收费和民营企业歧视性问题进行督查整改,对督查过程中发现自查整改不到位问题,后续将加大监管力度。四是抓消费者保护。主要开展以消费者权益保护为根本,接受全社会,包括企业界对于不合理收费等方面提供线索,将认真查处。同时,我们也在地方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法加大不规范行为的监管。
金融办主任王承刚:企业在银行正常的融资实际上要一个总的融资成本,通常指账面表面的利率成本,实际上还有其他的成本。所有成本加起来形成一个企业的总融资成本。比如A类企业与一般的企业议价能力不同,得到的利率成本也不一样。
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企业融资问题,创新推出“转贷通”项目。三年多以来,帮助企业转贷849.7亿元,直接帮助企业降低转贷的成本约8亿元。如何更好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第一,扶优扶强,降低成本。第二,丰富金融产品。第三,加强改革降低融资成本。第四,优化服务降低成本。在今年的“三服务”活动,办理解决123项问题,降低企业融资成本5400万。同时也提醒广大的企业主,所有银行的利率,包括中间的业务都是可以谈的。只有企业不断增强企业的能力,提高企业的效率、盈利能力,优秀的企业将更多享受政府各部门相应的政策支持。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秀仙:代表们在调研后提出的是比较共性的问题,希望主管部门、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主动规范、主动监督。
顾国强代表:关于金融方面,想问两个问题。一是近几年,市政府推出的“转贷通”,企业反映很好,减轻了企业负担。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方面有没有更多的创新方法?二是银行审批权限受到上级行的限制,省行批复比较慢。请问政府和银行能否向上争取更大的审批权限和提高额度指标?
金融办主任王承刚:这个问题分几点。要通过征信担保解决融资难问题。现有的情况下,企业无法向银行进一步取得融资,怎么办?政府来帮忙,通过信用支撑能够给企业直接提供贷款。提供政策性担保,目前政策性担保体系慢慢丰富起来了,能够对我市重点企业进行担保。另外,对优秀的民企、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农业企业也进行担保。对于抵押物的评估,根据金融支持工业十条相关内容,要求按照政府指导价进行,使之产生一部分增值的空间,帮助企业进行融资。
通过创新产品解决融资难问题。比如流动资金贷款产品,近期将推出实施一批。同时,通过大力推进重组、并购,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最后要加大对银行的考核,针对今年要为民企新增60亿贷款的目标,分解任务,推进工作。
目前来讲我市有独立审批权的银行不多,在银行体系当中,银行资产质量不好,业务发展不快,地方的金融环境总体风险比较大,审批权就下不来。近几年,我市存款贷款创新高,不良贷款得到稳步控制,在此基础上,将积极谋划向上级争取权限、资源、规模。
人行行长贺聪:关于第一个问题提到的“转贷通”,人民银行就是一句话,坚决贯彻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今年4月末,义乌全市新增贷款149亿,今年新增的信贷目标是200亿。
义乌大部分小微企业用的是流动资金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存在短贷长用的问题,所以每到年末就出现转贷的问题。为此,我市6家银行推出了无还本贷款业务,为民营企业解决转贷问题和节约调头资金的费用。人民银行也在积极推动商贸信用体系的建设,谋划依托征信公司平台,整合企业主体信息、物流信息、金融信息等,为银行授信提供支持和服务。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觉得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优化义乌金融生态环境,这也是义乌很重要的软环境之一。
丁新平代表:在调研和走访中发现,一些经营户、企业因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苏溪、大陈一些服装生产企业因知识产权问题,吃了不少官司,遭受了很大损失,请问相关部门为企业提供精准性法律服务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方面有什么举措?
市场监管局局长吴朝晖:首先回答涉及到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知识产权主要包括商标、专利、版权。知识产权是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企业要十分重视知识产权的工作,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也不要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降低法律风险。
在知识产权工作服务维权、打击等方面,主要从这些方面开展。即将出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指南,让广大企业和市场经营户知晓商标如何注册、专利如何申请、版权如何登记,如何维权和解决知识产权纠纷。
建立关于知识产权的快速解决机制。在国际商贸城四区知识产权的对接中心,调解成功率达到了50%以上。同时也建立了知识产权的24小时的应急机制,确保投诉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快速解决。
提供知识产权的综合服务。目前已实现国内外商标、专利、版权三位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接下来,要进一步拓展功能,也在向国家总局争取发明专利、优先审查权、初审权的下放。还将提供检索、咨询服务。代表提到,苏溪、大陈部分服装企业因为知识产权问题吃不少官司,如果企业在接受订单生产过程中,对商标、专利有疑问的可以拨打服务中心咨询,咨询电话为85531980。同时,我们将加大知识产权领域的执法打击力度,特别是加强侵犯本土企业的知识产权的案件的打击力度,维护更公平的营商环境。
司法局局长蒋文新:今后一段时间,重点在三个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法律服务。第一,进一步提高法律服务的能力。从律师数量上来说,义乌是名副其实的律师大市。重点要抓队伍,通过加强律师行业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律师行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律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最终实现法律服务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第二,抓业务。今年主要通过培养本地律师,引进国内国际上具有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律师事务所到义乌设立分所。同时加强同国际上高端的律师事务所建立合作,重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提供优质的、全方位的法律服务。通过产品化、团队化、金融化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法律服务的能力,满足不同企业法律服务的需求。第三,通过点线面结合,扩大法律服务的覆盖面。今年重点是专业领域的法律服务站点的建设,如行业商会、规上企业、特色小镇。通过法律进企业、进市场、进乡镇等,提高群众法治意识;通过与新兴媒体的融合,进一步扩大法律服务的覆盖面。
杨熙恩代表:“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对于打造最佳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方面义乌法院有没有对应的措施?
法院执行局局长李小坚: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义乌法院主要在以下方面助力打造义乌法治化营商环境。第一,审理好每一件涉及民营企业的案件,让企业家感到安心、放心和有信心。刑事审判方面,主要是坚持罪刑法定原则,确保无罪的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不被追究刑事责任;严厉打击黑恶犯罪,保障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人生和财产安全。民商事审判方面,主要是保护民营企业的投资权益。在办理金融借款案件当中要加强调解工作,依法缓解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各类知识创新成果;加强涉外商事审判工作,为我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营造良好的司法环境;妥善审理好企业破产案件,营造鼓励创新和容忍失败的创业氛围。行政审判方面,主要是依法监督和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障民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第二,执行好每一个与民营企业相关的执行案件。民营企业作为债权人的案件,要用足用好各类强制执行措施,确保民营企业的债权及时能够得到实现。民营企业作为被执行人的案件,坚持公正执行、善意执行原则,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共同帮扶民营企业。同时也做好执行和解工作,尽量减少执行工作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
第三,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法律服务。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司法领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强“移动微法院”等平台建设,为民营企业提供更优质的诉讼服务。另一方面,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请进来、走进去,为民营企业讲解典型案例,提供法律服务,提出司法建议,提高民营企业化解风险能力。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府院联动,加强人民调解指导,协调帮扶企业,减轻企业负担,维护企业信用,协同营造稳定、公平、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杨熙恩代表追问:有人反映,法院对于主债务人没有穷尽执行手段的情况下,先执行担保人的财产,对此产生较大反响。请问对于执行案件中如何保证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有机统一,有没有什么探索和方法?
法院执行局局长李小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两种情况下必须要先执行主债务人的财产,再执行担保人的财产。第一种情况,是主债务人自己提供抵押物进行担保,其他人同时提供抵押担保或者保证,而且合同没有约定实现债权的顺序。这个时候,法院应当先执行主债务人自己的抵押财产,不够清偿的部分再执行担保人。
第二种情况,是如果保证人对债权人提供一般保证,也就是说,保证合同写明,如果债务人实在不能履行债务后,再由保证人承担责任的,法院应当先执行主债务人的财产,不足部分再向保证人执行。这两种情况之外,债权人和法院都有权在主债务人和担保人之间进行选择执行。但是,为了做到情理法相结合,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统一,义乌法院近些年一直主张,在主债务人和担保人同时作为被执行人,而主债务人又有财产可以执行的情况下,执行人员应当尽量做好债权人的工作,先执行主债务人的财产,再执行担保人。在多个连带责任保证人都有财产的情况下,一般应按比例分别执行,这样大家更能够合理地接受。如果一个案件只有担保人作为被执行人,而主债务人没有作为被执行人,或者虽然主债务人也是被执行人,但他没有财产或者财产无法拍卖,这个时候,法院只能先执行担保人的财产了。同时,就算法院先执行主债务人的财产,有时仍然需要对担保人的财产进行查封控制,以免被转移或者灭失。当然,如果执行过程中发现还有这方面问题的,请大家及时反映,我们一定会依法妥善处理。
金融办主任王承刚:关于执行的问题,帮扶企业、银行过程中也会涉及。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抓银企两端的整体维护,对重点企业,原则上是先处理贷款责任人,再追担保人。有抵押物的先处理抵押物,再追担保人。省、金华市相关的文件政策也有规定,具体还要看怎么落实。
在整个体系中,随着情况的演变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对此,我们也将在工作机制上再创新。最后也希望企业主做好经营,正确地处理好担保关系,碰到担保的问题,及时寻求部门帮助,妥善处理问题。
法院院长钱建军:市人大常委会开展“问政面对面”,主题选得准、选得好。义乌是民营经济很发达的县市,也是市场大市。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作为司法机关,法院要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担当作为,自觉把做好司法工作作为打造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
第一,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既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又要让民营企业、企业家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义乌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满足大家对公正、高效司法的期待,为民营企业走得更远、走得更稳提供好的司法保障。同时,还要主动换位思考,用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理念做好案件之外的服务工作,帮助民营企业改善管理、防范化解风险。
第二,我们要积极落实好代表们的意见建议。代表提问涉及的执行工作主债务人和担保人的顺序问题,这是一个事关企业切身利益的大问题,也是执行工作面上的问题。下一步,法院对该问题涉及的情况要做进一步梳理、分析、调研,采取措施,优化完善相应的执行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司法工作的社会满意度。也真诚欢迎各位代表、社会各界,随时对法院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大家共同努力把义乌打造成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全国最好的样板城市。
应耀国代表:调研得知,有一家企业,由于一时疏忽管理,漏登了员工的居住证,后来受到公安机关处罚,导致信用积分下降,甚至影响企业贷款。请问,相关部门在执法管理过程中,有没有建立宽严相济、差别化处理的机制,以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正常经营的不利影响?
公安局副局长石长禄:从2015年开始,我市创建信用示范城市,总体思路是围绕着“1+2+X”的工作模式。“1”是以金融办为总体设计师总牵头;“2”是公安局、市场监管局。市场监管局负责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公安局负责自然人的信用体系建设;“X”是部门加信用场景的应用,重点是抓好信用的修复和信用的场景应用。今年总体思路是围绕六个一要求,重点抓好50项的信用场景建设,推进一网通享。
2018年对2017年评分办法进行了大量修改,主要是体现在失信行为程度分类,分为轻微、普通、较重、严重的。代表提到的问题属于比较轻微的,应该不会受到信用贷款的限制,包括办事。
第二,完善信用修复手段。按照《浙江省公共信用修复管理暂行办法》,一个是自然修复,另一个是依申请修复。义乌也将出台信用管理修复细则。市场主体涉及的问题通过自检自查、信用承诺、参加公益事业、志愿服务等形式,对信用进行修复。交通违法信用扣分,可以通过做义工、志愿者等修复信用积分。
第三,加强信用系统宣传。涉及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大家可以通过诚信义乌系统查询信用积分。
近几年,公安机关在服务民营经济方面力度非常大,出台制定了很多措施,尤其在2018年与检察院联合出台服务民营经济的七条规定,涉及对企业的慎用查封等措施。接下来将继续加大与企业的联系力度,拉近彼此距离,在走访过程中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困难,为服务企业打造更好的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
副市长、公安局局长江栋:作为公安机关,要永恒做好一个大课题,就是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重点有三个方面要发力。第一,优环境。要依法打击传统和新型的违法犯罪行为,如:恶意讨债、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第二,求突破。在法律大框架下,对因过失犯罪的民营企业家慎用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同时尝试对限制人身自由强制措施的企业家,以“请假”方式出所解决生意上的问题。第三,抓落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民营经济相关的决策部署,以及人大、政协的一些指示要求,我们坚决落实好。同时,抓好自身队伍建设,按照刀刃向内、从严治警的要求,对于在民营经济发展中做出不正当行为的人员,将严惩不贷。
朱婷婷代表:提一个关于老工业区停车难的问题。在各个镇街,特别是老工业区聚集的地方,停车的问题非常突出。一是因为老工业区当时建设的时候没有规划地下停车场以及周边的停车设施。二是因为我市正在大力发展小微产业园,目前厂房利用率得到提高,工作人员也不断增加,相应地停车压力也变大了。关于工业区停车难问题,请问市政府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
副市长喻新贵:停车难的问题在义乌普遍存在。去年,市政府积极推进这项工作,在小区停车难的问题,我们下了大力气,目前来看得到比较好的解决。关于工业区的停车难问题,包括小微产业园、电商园、工业区等地,是当前最迫切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下一步,市政府将着重围绕这个问题,召集经信、执法、公安等相关部门进行专题研究,提出可行方案,统筹加快解决。
市长王健:3个半小时的“问政面对面”,各位代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紧扣主题发问,还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建议。大家一起真情互动、坦诚交流,这样的形式很好。
市政府将一如既往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要认清形势,增强发展的信心;要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不折不扣落实上级相关减税降费政策,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推动制度性成本降低;要以“三服务”为抓手,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强政务、法治、硬件设施等环境建设,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政府部门要积极回应人大监督,认真吸纳每一条建议,要举一反三,开展面上调研,精准制定政策措施,同时,希望人大代表继续监督支持政府工作,推动政府抓好工作落实,促进义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秀仙:政府领导回答得很好,我们相信落实得会更好,也相信义乌民营经济的明天会更好。谢谢大家的参与!
(录音整理精华摘要)
商报记者 傅柏琳 龚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