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金高正在向来人讲述颜孝子的故事
中国义乌网6月16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张静恬)“秦颜孝子氏,事亲丧,葬亲恭畚锸,群乌衔土助之,喙为之伤,后旌其邑曰乌伤,曰乌孝,曰义乌,皆以孝子故。”翻开《义乌县志》,其中寥寥数行的文字记载却尽显“颜孝子”故事与这座城市历史发展休戚与共的关系。义乌县名源自于此,义乌精神锻造于此,义乌的孝义文化也孕育于此……
古往今来,“颜孝子”的故事在乌伤大地世代传颂、家喻户晓,孝子颜乌亲孝、重孝、尽孝的“至孝格天”精神被后人融入文艺创作、书本编写、城市建设、文明创建等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一面既蕴含浓郁乡土气息,又富有孝义文化底蕴的道德墙,时刻警醒着人们“吾日三省吾身”。
日前,记者来到“颜孝子”后裔聚集地苏溪镇三联村,与村民一齐回溯历史、探寻家风。从村口便开始铺设的柏油路四通八达,连接起一幢幢新盖房屋;孝义公园的长廊里不时有村民惬意休憩,相互谈论着村庄的历史与今朝;村庄内随处可见的孝义家风景观工程,无声地将村庄的点滴历史与和美乡村建设串联起来……
近年来,三联村以流风古韵的传统村落为载体,以耳熟能详的“颜孝子”故事为依托,以乡愁为情感基础,以世代传承的孝义文化为核心,深入挖掘蕴藏在族谱中的家风家训,并依托遍布全村的孝义景观,开展相关主题活动,让村民在活动参与中感受道德的力量,实现道德的传承。在这里,传统村落格局保持延续,氏族血脉世代传承,循着孝义文化的源源清流,静静地在和美乡村间流淌。
三联村的孝义公园由承孝、善教、至孝三座长廊组成,是孝义文化的物质载体之一
千年流芳颜乌 孝行深入人心
“邑名因孝行,千载共流芳。沧桑几更变,孤冢独巍然。”明代文人刘同过颜乌墓时,曾题下一篇《题孝子祠》的动人诗歌。几百年时光沧桑而过,如今颜孝子墓遗址所在的孝子祠公园内树木早已亭亭如盖,遮天蔽日的宽大树枝成了曾经历史的见证者。2004年,“颜乌故里”三联村的颜氏裔孙,以众筹资金的方式,在村中心新修了颜乌纪念碑。由此,一度尘封在家谱中的村庄历史,也伴随着裔孙对先贤的缅怀,重新展现在大家眼前。
相传秦时,义乌颜氏先祖颜凤携子颜乌,自山东曲阜避乱南下,寓浙江会稽郡南界,栖身岩洞,行乞为生。恰逢有只乌鸦,脚落石缝而伤,颜乌生性善良,将其救治,伤愈放飞而去,乌鸦感其恩,后常回洞中与之为伴。颜乌受儒学礼教熏陶,待父甚孝,礼义备至。凤染疾,颜乌赤身喂蚊,亲尝汤药,捂足相护,竭尽孝道。凤亡,因家境贫寒,无亲无故,颜乌就凭双手,刨土筑坟,夜以继日,指血染手,其孝心感动乌鸦,群鸦即衔土助之。
父葬毕,颜乌因劳累过度,感上伤风而死于父墓旁。群鸦又衔土葬之,皆嘴部受伤而离去。从此乌孝葬父、乌鸦助之的感人故事在乌伤大地广为流传。时逢秦嬴政二十五年(前222年),会稽郡设邑建县,即以颜乌葬父之故事,命名为乌伤县。西汉又因乌孝更名曰乌孝,唐武德七年又因乌孝大义故更名为义乌,而沿袭至今。关于“颜孝子”的故事,文人墨客多有所吟咏,元代黄溍,明代王袆、熊人霖、吴之器等都留下过经典诗篇,供后人探寻。
“据义乌颜氏家谱记载,颜乌为颜氏第五代先祖,其墓葬在现义乌孝子祠公园内。”三联村老书记颜金高为颜氏第七十八代世孙,担任村干部三十多年的他,在农村基层奉献青春后,又选择了在知天命之年为颜乌孝义文化的挖掘贡献余热。2009年,由他带头成立的颜乌孝德文化联谊会,成了推动孝义文化在颜乌故里传承发展的有力民间机构。
在他们的齐心努力下,纪念颜乌的孝德楼拔地而起,村民传承孝义文化,学孝道、扬孝义也有了一个固定的活动场所;“颜乌的传说”被评为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设在孝德楼内的乡村非遗馆也成为义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基地;定期举办的孝义文化节、孝文化论坛等,引导村民自觉学习孝子美德,争做现代孝子。
每一日,都有来自各地的颜氏后裔或颜乌的缅怀者来到这里,倾听曾经的感人故事,领略先贤的高尚品德。在传统孝义文化的浸润下,“树孝风、做孝事、扬孝义”已成为三联村村民的共识,孝子美德也成了村民的宝贵财富,随着时间的推进愈发光彩耀眼。
颜氏家训涵养 千年清正家风
“颜氏十八字古训,即尊祖训、忠国事;孝父母、敬尊长;守节操、睦兄弟。”走进三联村,不远处便能看见粉墙黛瓦上,有颜氏后裔书写的《新颜氏十八字古训》。经现实生活提炼后的家训,吹拂至每家每户,村民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以此为依据实现了自我约束与自我提升。
《颜氏家训》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它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国学经典著作。作者颜之推,是颜氏第三十五代嫡孙,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颜氏家训》的写成,使得家族的精气神仍然在后代族人的身上传承着,在一个个小家庭里延续着。
该书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共有7卷,20篇。分别是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后娶第四、治家第五、风操第六、慕贤第七、勉学第八、文章第九、名实第十、涉务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诫兵第十四、养心第十五、归心第十六、书证第十七、音辞第十八、杂艺第十九、终制第二十。如今,这本四方的小书成了繁衍在全国各地甚至海外颜氏裔孙的“治家秘诀”。在义乌的颜氏后裔聚集地三联村,经过岁月沉淀和洗礼的《颜氏家训》,也流传下来成为裔孙用以修身立德、整治门风的标尺。
打开颜金高记忆的时光瓶,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便是母亲说的“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小时候的生活虽然清贫,但父母在农忙之余仍不忘对子女悉心教诲,以自己的言行举止躬身示范和言传身教,让子女逐渐养成了规范的好习惯。
颜金高的家庭除他之外,还有6个兄弟、1个妹妹。艰苦的岁月里,勤劳淳朴的父母靠着仁厚与慈爱含辛茹苦撑起一个大家庭。如今父母的优秀品德依旧在代代传承,全家人一齐尊老爱幼,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父母亲因年老身体日渐衰弱,颜家兄妹常伴病榻、悉心照料的感人事迹,在远乡近邻传为佳话。
“做人,我认为要从‘孝’字做起,且要言传身教,而不是口头灌输。”谈起乡里的“孝义”家风,三联村远近闻名的大孝子颜守廷说。颜守廷的母亲因中风在床上躺了18年,几年来,颜守廷和妻子蒋桂珍总是嘘寒问暖、悉心照料,照顾中风病人本就不易,但夫妻俩却竭尽所能让母亲在病中过得舒服一些,他们的“孝行”被村民们广为传扬。
余风流韵,代不乏人。在孝子故里,关于“孝义”的家风故事常有发生。它们虽然大都体现在默默无闻的家庭琐事之中,但却在一件件小事中折射出传统美德的极大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