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化“亲身经历”为“奉献动力” 他们,从寻亲者到志愿者

发布时间: 2019-12-12 09:03:10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王佳丽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寻亲活动中活跃的“红马甲”全媒体记者陈健贤摄

  中国义乌网12月12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王佳丽)由义乌爱心公社牵头组织的寻亲大会,自启动开展以来,收获相聚的欢笑,收获相拥的泪水,更收获了公益的力量。

  作为寻亲大会的后续,在这次河北寻亲活动中,许多寻亲子女的身边都有一位值得他们信赖的“亲人”。这位“亲人”会帮他们安排采集DNA血样,帮他们申请垫资入库,更重要的是,一旦有了好消息,就会第一个告知他们。

  这些人的“身份”并不神秘。于君,就是其中之一。她原先是一名寻亲者,在寻找亲人的过程中,被这项活动的意义所吸引,主动转变为一名寻亲志愿者,参与到活动中来,默默奉献,帮助他人。昨日,当记者再次联系上于君时,她差点在电话那头“蹦”起来:“最近又有一组DNA对比成功啦,我简直比他们还兴奋!”

  每每比对成功,就像自己又找到了亲人

  作为一名寻亲志愿者,来自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的于君是一个特别容易激动的人。她的主要“职责”,就是帮助采血并将资料寄到义乌爱心公社,纳入寻亲数据库。每每有一组数据比对成功,她都会像自己再次找到亲人般地兴奋,欢呼,雀跃。

  11月份对比成功的寻亲女儿中,有一名叫于喜双,出生于1981年11月。她小时候被山东德州夏津县的于姓人家收养,长大后,苦苦寻亲多年未果。9月15日,在于君的帮助下,于喜双前去采集了血样,就在11月8日,家住浦江的父母方也在浙江迪安司法鉴定中心采集血样并入库,双方数据很快就对上了。“之前听说于喜双是从浙江嵊州民政局抱来的,还一直往嵊州方向找,没想到嵊州是她外婆家,父母家其实在浦江。”于君说,多亏了DNA鉴定技术,让双方这么快就能团圆。

  于君告诉记者,当时和于喜双同一批采集血样的共有31人,她将这31份样本寄往义乌爱心公社,至今已有5组家庭比对成功。9月29日到10月初,于君又相继宣传、发动身边寻亲姐妹转发,又先后采集了39份血样,但这批血样目前还没有对比成功。截至昨日,她已采集了三批共90份血样,其中对比成功的家庭就有6组。“因为义乌爱心公社这边可以垫资入库,寻亲的进展才会加快,找到亲人的寻亲者就会越多,参与的人就越多,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相信如果父母方能更多地站出来,比对成功的几率将会更高。”于君表示。

  曾是寻亲子女,“热心肠”真心付出不求回报

  说起自己为何这么热心肠地无偿帮助他人寻亲,于君坦言,因为她也曾是其中一员。1983年,出生没多久的于君就被亲生父母遗弃,后被一名奶妈养到72天后,抱到了浦江民政局,之后被如今的养父母收养。20岁时,于君从养母口中得知自己的身世时,她对亲生父母充满了怨恨,当时并不愿意寻找他们。直到2011年,养母去世后,于君心里的那根思念的弦才有了些许波动。2013年开始,于君通过各种途径寻找亲生父母,还历经波折找到了当时的奶妈,但依然未有丝毫亲生父母的消息。

  “当时想着要不就算了吧,但是命运这种事就是这么巧。”于君回忆道。就在2017年10月,于君千里迢迢带了几个姐妹来浙江寻亲,顺路去浦江看望奶妈,机缘巧合,在奶妈的指引下,于君前往自己被丢弃的村子里转转,与村里的赤脚医生聊天时偶然发现,自己的信息居然与该村一户人家对上了,后来经过DNA鉴定,没想到真的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去年暑假,于君带上两个孩子,一起去亲生父母家里住了一个星期,享受到了那份缺失已久的爱。

  和于君一样,上个月,来自河北省晋州市的寻亲志愿者张德宝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1979年,出生才6个月的张德宝就被养父母领养,当时小小的他身上还带着亲生父母准备的鸡蛋和年糕。小时候,他就从邻居口中知道自己是被领养的孩子,这件事便一直埋在他心里。2007年,张德宝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他便产生了想要寻找亲生父母的念头。通过QQ群、微信群、参加寻亲会等等途径多方寻亲,只要有一丝机会,张德宝都不会错过。从2008年到2019年,张德宝前后来浙江寻亲多次无果。直到今年11月,机缘巧合,在嵊州志愿者的动员下,家住嵊州的父母方采集了血样,这才与张德宝比对成功。

  “DNA鉴定技术真的太重要了,非常感谢这项技术,帮助多少寻亲家庭少走弯路,尽早团圆啊。”张德宝表示。其实,在2016年之后,他就成为了一名寻亲志愿者,其间,他一边帮助他人一边寻找亲人,这趟漫长的寻亲之旅终于有了圆满的结果。他说,接下来,他会继续动员河北那边的寻亲子女积极采血,帮助他们早日与亲人团圆。

  在义乌,寻亲志愿者陈思言找到了亲生父母;在山东,寻亲志愿者于君帮助他人找到亲人;在河北,寻亲志愿者张德宝也找到了亲生父母……随着此次寻亲活动的深入,有越来越多的人找到亲人,更有越来越多的人因此投身公益,愿意为社会、为他人真心付出,不求回报。这,应该就是真正公益的力量!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