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普法宣传员朱履生:用“义乌道情”唱响交通宣传

发布时间: 2020-12-30 09:11:38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卢丽珍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朱履生将交通普法讲座带进学校。

《珍爱生命文明出行》安全宣传光盘

  中国义乌网12月30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卢丽珍)道情作为汉族曲艺的一脉,源于唐朝,在清朝同各地民间音乐结合,流播千年,绚烂瑰丽。

  一个渔鼓,两块竹板,唱为主,唱中带说,用义乌方言唱出各种人物故事,做到“艺人一台戏,演文演武演自己”。

  义乌交警大队宣教科的朱履生利用义乌道情,编写了一首首交通道情,脍炙人口,生动有趣地演绎了交通安全法规。

  喜欢本土文化,从小结缘道情

  兴盛于南宋年间的义乌道情,在曲艺界可谓独树一帜。它没有固定的曲调,常常由表演者自行根据嗓音特点和说唱曲调随意发挥,以好听入耳为目标,历千年而不衰。时至今日,艺术青春犹在,并后继有人,成了义乌存活下来的一个最为古老、最为庞大的艺术宗族。

  “听道情并非是老年人的专利,一些年轻人说他们只要心静下来,听上一段,也会上瘾。”道情,让朱履生老师津津乐道。他父亲那个时代人们的娱乐生活很单调,闲暇时,他最大的喜好之一,就是与父亲聚在一起听道情,《珍珠塔》《白蛇传》《水浒传》之类的故事,让他听得如痴如醉。“小时候有老艺人来村里唱道情,早早就拿着小板凳坐着等,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上了道情。”

  早些年,在义乌,道情的传承一度出现过青黄不接的局面。近年来,义乌道情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义乌市委、市政府加强对道情艺术的扶持,建立了道情传承基地,并在多个学校开设道情兴趣班。在义乌城区与佛堂古镇,分别建有“曲苑书场”和“古镇书场”。两个书场常年有民间艺人驻场演唱,经常座无虚席。尤其2018年以来,全市曲艺艺人在全市各村文化礼堂不定期开展义乌道情表演,深受百姓的欢迎。

  道情天天唱,越唱越得民心。义乌道情,是义乌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民族艺术的一块活化石,在浙江省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道情深受群众喜爱,交通法规何不用道情来宣传呢?”朱履生萌生了道情唱交通的想法。他告诉记者,从2000年他进入交警宣讲岗位,20年来一直从事交通普法宣传工作。

  随着工作的深入,朱履生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普法教育的重要。他发现,因交通参与者的不守法酿成的悲剧不胜枚举,一幕幕血淋淋的画面深深触动了他。特别是老年人,报纸、微信、抖音全部“油盐不进”,但他们喜欢道情。他决定尽自己的力量去投其所好,用道情的形式宣传交通安全法,从而带动所有人懂法、遵法、守法。

  反复听反复磨,自学自编道情

  自学编道情可没有那么容易,为了熟悉道情的腔调,搜集到的每一首曲子,朱履生都会一句一句地去听,一句一句地跟着学,并把歌词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一首曲子,到底听了几遍,朱履生自己也记不清。编写时,他有意识将故事性的内容充实进去,不让内容平铺直叙。“有些字翻译成义乌方言不容易,我就去请教浙江省非遗传承人朱履福等老师以及身边的同事,在自学的同时,我也想把这些传统的东西通过文字资料保存下来。”

  在自学编写道情的过程中,朱履生摸索出了一套学习方法。“道情必须要传统,不传统的话,就不是道情了,所以必须要反复地去听去磨,摸清楚道情的调门,找出规律,要学透。”一则道情交通编写完成后,朱履生会念给同事听、家人听、朋友听,通过他们,来找自己的不足之处。

  朱履生一首首编得多了,现在连熟悉他的同事都略懂了一些编写的诀窍。“编道情就像感冒一样,把大家都‘感染’了,这也是无意之中的一种传播。”

  虽然刚开始编有点困难,但朱履生说,这个过程中也要掌握其中的原理,懂得道情的节奏。“这一句押韵之后,再推敲下一句,一个字一个字反复磨,一首道情才会慢慢完成。词换了,句通了,听起来别有一番韵味。”

  为了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编写水平,朱履生还特意翻看了《义乌曲艺选》全册,又一次次请教义乌道情传承人,让自己编写的内容更符合义乌道情唱法,让交通法规深入人心。

  道情“唱”交通,越唱越“有味”

  敲起情筒当当响,

  高高兴兴唱开场,

  今天不把别的唱,

  只唱“酒葫芦”的“好”下场。

  一首《酒葫芦》用道情唱出了一名酒后驾驶人开车的故事,利用对白和说唱的手法,将整个故事唱得清楚明白。

  “《酒葫芦》是我创作的第一首道情,记得当时我花了三天左右时间。”朱履生介绍道,他们单位宣传交通法规,除了微信、公众号等“高大上”的形式之外,前些年就用“乡音宣讲”的办法,用原汁原味的义乌话送法下乡、送法进村,开展各项交通安全宣传,普及交通安全知识。“普法,面对的是老百姓,只有以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出现,才可能被人接受。义乌道情是市民喜欢的一种艺术文化,深受中老年朋友的喜欢,这样的方式宣传老百姓容易接受。”

  紧接着,第二首《戴好头盔为了自》又创作出来,通过道情劝说市民戴好安全头盔:

  稀奇稀奇真稀奇,

  情筒一响人到齐,

  今天新闻唱哪里,

  戴好头盔为了自。

  两次的成功的创作和良好的反响,给了朱履生巨大的推力。接下来,他很快创作出了《交通法规记在心》《梦游三山殿》《一键报警真当好》《家庭紧急会议》《九劝囡婿》等通俗易懂、风趣幽默且接地气的道情作品,收获了大批粉丝。这些作品一一都被收录到《珍爱生命文明出行》安全宣传光盘里。

  “打起鼓来拉起琴,大家听我们唱道情,今天唱的是:遵守交通法规记在心……”城西街道流里塘文化礼堂播放着的“道情说交通”,吸引了众多农民群众前来收听。道情语言通俗易懂,融入了大量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政策之后更加引人入胜,使农民群众在享受节目带来欢乐的同时,认识到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规的重要性。不仅仅在城西,在义乌很多镇街,这种说唱结合,以唱为主,使用方言宣传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形式都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作为一名普法宣传员,据不完全统计,朱履生先后举办交通普法讲座3000余场次,有时候,像以前农村放电影“跑片”一样。

  各位同志听新闻,

  想前想后想灵清。

  衣食住行四件事,

  出行安全最要紧。

  高高兴兴出门去,

  平平安安回家门。

  安全讲难亦不难,

  交通法规记在心。

  说到“道情普法”,朱履生的言语很朴实。他说:“我希望通过我们的普法宣传,让更多的人重视、遵守交通法律法规,让义乌的交通更顺畅,让血淋淋的悲剧不再发生。”

  谈到“交通道情”的明天,他充满憧憬,他说希望通过大家不断地努力,让更多的人喜欢上义乌的本土文化,每天都能够安全出行。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