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4月19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余依萍)“殿下村农场的第五个区块已修缮完成并全部出租,租金为16.6万元/年。”昨日,站在苏溪镇殿下村农场区块,殿下村“第一书记”楼振花内心充满喜悦,距离目标又近了一步。
殿下村农场位于殿下村西北侧,因历史遗留问题且原农场的建筑物也破旧不堪,每年只有16.5万元的租金。
在“第一书记”楼振花、网格长陈韩东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殿下村将农场全部收回,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对农场进行全面的修缮,重新划分为五个区块。通过产权交易中心公开竞价,农场租金从16.5万元上涨到近90万元,成功盘活了殿下村村集体资产。与此同时,通过阳光招租,规避了“人情”等监管漏洞。
“既然来了,就要踏踏实实为村民干实事。”楼振花暗暗下定决心,要为村民谋出一条致富之路。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辖区内每一位驻村“第一书记”的心声。
今年年初,苏溪镇选派了40位乡镇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指导和协助村两委重点开展加强基层党建、指导村级事务、强化监督把关等工作,并制定了《苏溪镇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管理10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通过创新完善机制推动“第一书记”把农村当作学习的“大课堂”,实现在干中学、学中干,助力乡村振兴。
《标准》明确“第一书记”要全程全面参与村工作,推行“5810”工作机制,协助村级组织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广泛开展“两问大走访”,形成初步干事创业项目清单并主动认领2项以上工作任务,镇党委政府对“第一书记”认领项目给予政策优先。
“我们的驻村‘第一书记’真攒劲!”在苏溪镇后山坞村,村民在茶余饭后总会聊起新上任的“第一书记”金路恒。
一句句发自内心的感激,也道出了广大驻村“第一书记”在群众心中沉甸甸的分量。
后山坞村自2017年旧改完成后,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高昂的燃气价格依旧是村民日常开支的巨大负担。
新年伊始,金路恒就着手谋划天然气进村入户的项目,一边向镇政府申请政策支持,一边联合村干部全力开展入户信息摸排汇总,整理出完整数据,助推天然气入户项目顺利推进。
“多亏了金书记,我们村目前已经和天然气公司顺利敲定了整个工程的方案,原本最快明年开工的天然气项目,在今年上半年就能顺利落地!”后山坞村党支部书记楼坚坚现场算了一笔经济账,天然气入户后,全村178户,231个入户接口的燃料开支减少为过去的三分之一,为群众节约了每年近100万元的资金。
“‘第一书记’是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举措,也是村级组织换届后加大村两委监督的重要途径。苏溪镇今年将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乡村振兴,这些资金将通过‘第一书记’领办项目进行实施,村庄面貌也将迎来一系列新变化。”苏溪镇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