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劳动技能大赛走过10年,今年的大赛,主办方设立了“服务老少”专场,推出的比武岗位是育婴员和养老护理员,对应的是二孩政策落地和人口老龄化这两个时代背景。
虽然当下各地类似岗位的技能竞赛也时有开展,但将其纳入一年一度全市最高规格的技能大赛却并不多见,大赛主办方的意图显而易见,它传递给我们的一个信号是:技能比武也应该成为一种风向标。
对此,我们不妨从两个视角来解读。首先,它体现了顺应社会需求这一鲜明特点。技能比武当然旨在倡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敬业和钻研精神,带有普适性,但普适性和针对性并非不能兼容,在主张全行业全员岗位练兵的同时,突出社会需求强烈的行业、岗位作为技能大赛的“主角”,以此来呼应社会期盼,顺应社会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升相关行业和岗位从业者的技能水平,体现的是工会与时俱进的意识,服务社会的精神。
同时,它也体现了服务职工就业和岗位成长的“娘家人”意识。社会需求是就业的风向标,通过举办技能大赛,一方面提升相关行业、岗位从业者的素质,另一方面也向更多的劳动者传递岗位供需信息,让劳动者面对就业难题时,多了一条可供选择的出路,这也是技能大赛设立专场的初衷之一。
服务社会、服务职工需要务实的精神,也需要前瞻的眼光。技能大赛是社会需求的风向标、职工就业的风向标,同时也是检验各级工会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的风向标。